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彭烈合巡渠17年步行7万公里
“烈合”燃烧 岁月如“渠”
彭烈合清理防护栅栏前杂物

  “春耕时节的水最金贵。我把闸道清理干净,春雨一来,水顺着堰沟流到下面几个村里去,村民的农田灌溉问题就解决了。”近日,在温泉镇清坪大堰上巡渠的彭烈合,正忙着清理堆积在防护栅栏前的枯枝烂叶和白色垃圾。
  今年55岁的彭烈合,是重庆清泉水务有限公司清坪电站的渠道管理员。自2005年到清坪电站工作以来,他17年一直坚守在清坪大堰上,清理渠道、开关闸阀……将潺潺清流送到清坪、东平和双龙等村,全力保障4800亩的农田灌溉和6600名村民的生活用水。
  彭烈合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巡渠人的责任和担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山深处的‘疏浚工’,群众心中的‘水保姆’。”
  一年穿烂5双鞋
  近日,记者跟着彭烈合巡渠,当来到清坪大堰上时,看到防护栅栏前堆满了枯枝烂叶和白色垃圾。彭烈合用自制的锄头将枯枝烂叶和白色垃圾清理干净后,头上已冒出了热汗,他来不及休息又赶往下一处。
  “在蓄水期,我的工作量更大,白天巡完渠后,夜里还要打着手电筒巡堰、开关闸阀,丝毫不能松懈。”彭烈合说,他巡渠每天至少要走10公里以上,一年下来走了4000多公里,去年就穿烂了5双鞋。
  彭烈合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巡渠、清理渠道里的垃圾、开关闸阀,还要排查清坪大堰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正常供水和清坪电站的运行。
  一辈子一件事
  一条水渠、一座大堰、一间小屋就是彭烈合的生活半径。清坪大堰的出水渠全长17.1公里,从清坪电站沿着水渠到大堰排查清理一次,彭烈合要花两天时间。
  “农田需要灌溉时,我得打开闸阀放水。田里施了肥不需要灌溉时,我得关掉闸阀。”彭烈合说,水渠被堵是常事,有时是边坡上掉下的泥土,有时是农户扔的玉米秸秆和红苕藤,清理水渠是他的日常工作。现在虽然是枯水期,但他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雨季的到来。
  令彭烈合记忆犹新的是去年9月4日凌晨4点,他发现电站机房出力下降,就想到是水渠或者大堰出水口被堵了,于是打着手电筒沿着水渠排查,最后发现是一头死了的野猪堵在了防护栅栏前。
  “那条野猪至少有300斤重,当时还把我难住了,这么重我一个人捞不上来,怎样才能把它移开?后来我找来一条绳子绑在猪身上,逆着水流把它拉到泄洪闸出口让水冲走后,我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彭烈合说,做完这些工作,天已大亮了,电站机房恢复了正常发电。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还要做“夜猫子”,这就是巡渠人的真实写照。17年来,彭烈合每天堰上、渠上、办公室三点一线,用汗水守护着水渠的畅通。
   舍“小家”顾“大家”
  “彭师傅,去清理一下第三个闸道口,那儿的水出不去了!”“彭师傅,有泥块掉到堰沟里了,赶紧去看一下……”每逢暴雨天气,彭烈合担心山体滑坡堵塞水渠,常常通宵巡渠,有时刚清理完被堵的闸口,又接到任务赶往下一个地方。
  去年11月28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彭烈合就骑摩托车去大堰上关闸阀,在一转弯处突然出现一辆大卡车,他一个急刹车摔倒在路边的深沟里,动弹不得。他请求赶来救他的朋友背着他去把闸阀关了,才安心去医院治疗。
  经检查,彭烈合的右足第四跖骨撕脱性骨折。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可他第二天又出现在清坪大堰上。清坪电站发电管理部副部长龙飞多次要求彭烈合回家休养,都被彭烈合拒绝了,他每天还是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坚持巡渠。
  “清坪大堰除了用于发电,还有着防洪、人饮和灌溉的作用。作为电站渠道管理员,巡渠是我的职责,我一定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彭烈合说,巡渠人没有节假日,舍“小家”顾“大家”是巡渠人的使命担当。
  (记者 余清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