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刘祖平、刘洋父子俩发展柑橘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创业“父子兵” “橙”功靠打拼
村民正在采果

柑橘装框出售
本报记者 程超 文/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眼下,厚坝镇万亩柑橘压弯枝头,迎来采摘销售时节,柑橘产业成为该镇群众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村民刘祖平的柑橘园里,一个个金灿灿的柑橘犹如小灯笼挂满枝头,果香扑鼻、沁人心脾。二三十名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筐、搬运……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漫山柑橘“铺开”增收之路
  累累硕果,不但鼓起了像刘祖平这样的种植大户的腰包,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务工增收机会。
  66岁的大安村村民唐生桂,是村里的脱贫户。“年纪大了,外出很难找工作,在家门口务工摘果子,也不累,每天有60元收入。”唐生桂说,近两年,她在果园务工,老伴在附近奶牛厂务工,日子越过越舒坦。
  与唐生桂一样,68岁的林新也是脱贫户,儿子儿媳在外务工,两个孙子由他和老伴照顾。他说:“在果园打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
  “这段时间,每天在果园里干活的村民有二三十名,都是附近村民,其中不少是脱贫户。”刘祖平说,每年3至5月,是春橙成熟的季节,用工需求量大,附近多数村民都会前来务工,高峰期有100多人,常年在果园务工的有20多人。
  子承父业“挺进”柑橘产业
  “这片果园面积有400亩,种的全是W·默科特,每天采果3万斤。”34岁的刘洋快言快语,他是刘祖平的儿子。
  年少时,刘洋向往城市生活,初中毕业便跟随同伴外出务工,从没想过会像父亲一样在农村发展。
  每年春节回家,刘祖平都会劝儿子不再外出打工,与自己一道管护好果园,但刘洋一直拒绝。今年春节,刘洋艳羡父亲种柑橘的收成,主动放弃外地生意,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这几年,外面的生意不好做。”刘洋说,现在乡村振兴搞得火热,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土地上应该可以刨出“金娃娃”。
  刘洋整天跟着父亲学习果树管护技术,上手比较快。尤其在市场开拓上,他充分利用年轻人懂网络的优势,利用网上平台发布柑橘销售信息,多方联系客户上门收购。
  果园出入口,正停放着一辆外地牌照的大货车,一箱箱柑橘整齐地堆放在车上,即将驶向远方。“这车柑橘是发往青海的,北方的售价比南方的要高一些。”刘洋说,是网络打开了更广阔的销路。
  父子携手“做大”柑橘蛋糕
  刘祖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柑橘可产8000斤,每斤批发价1.3元左右,400亩柑橘的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
  正是由于种植柑橘“钱”景广阔,刘祖平父子俩又在石龙村流转土地300亩,种植沃柑和W·默科特等优质品种。近段时间,父子俩正安排村民移栽柑橘苗。
  “刘祖平是我镇响当当的种植大户,他在青坪村、大坝村、石龙村都有柑橘园,面积共有1000多亩。”厚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方宁说。
  其实,刘祖平也是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起初,他主要经营柑橘育苗基地,后来拓展到种植柑橘,现在又着手办起洗果厂。
  “儿子回来一起打拼,让我更有信心。”刘祖平说,今年准备投资700万元,建高标准洗果厂,目前设备已经预定。建好后,可解决50余名村民就业。
  洗果厂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用,日产能可达10吨以上。“这样可大幅提高果品品质,将更多的‘开县春橙’销往全国各地,助力乡村振兴。”刘祖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