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车间建在村里头 岗位设在家门口
开州200余名就业困难群众就近上班
  3月8日,位于开州区五通乡田冲村的禾荠中药材种植场,20多名村民在地里为白及、重楼除草、施肥。近年来,开州区积极发展就业帮扶车间,为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提供了202个岗位,约占全区19个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岗位总数的40%。
  “作为就业帮扶车间,我们常年聘请的员工中有一半是脱贫户,季节性聘请的人中也有不少来自困难家庭。”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黄俚钧说,在禾荠中药材种植场常年务工的村民周国彬,需要照料患有重病的妻子,难以外出务工。车间成立后,他被优先吸纳进种植场务工,每月收入在1900元左右。
  “就业帮扶车间源自脱贫攻坚时的扶贫车间。”开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就业帮扶车间在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开州区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类的就业帮扶车间,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帮助更多就业困难群众就近务工。位于金峰镇金玉社区的开州区健之源农产品开发公司建起烘干厂房,让村里近1000亩药用栀子和600余亩核桃不愁销,亩产值提升了10%以上,并吸纳了12名来自脱贫家庭或残疾人家庭的群众就业,占车间提供岗位总数的63.2%。
  针对开州有不少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实际,开州区积极鼓励和引导手工制作、来料加工等制造类企业进村设厂,打造“以企带村、村企互动”的模式。位于大德镇大慈社区的盈进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的毛衣加工企业。公司总经理王楚元说,采用智能化设备后,员工只需照看好自己所在工序的机器即可,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这吸引了该镇杜家村村民魏中珍等脱贫群众就近进厂,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一定的收入。
  据统计,目前开州已有19家就业帮扶车间,其中12家为农业类企业,7家为工业加工企业;在车间就业的困难群众达到202人,人均月收入超过1800元。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