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坚持以平台聚人、服务留人、创新育人
聚合人才“强磁场”引得“孔雀”来开州
本报记者 何仁勇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春节前后,我区针对外出人员集中回乡和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在各乡镇街道举行了一系列巡回招聘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区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保障是关键。我区是一个人口大区,对人才一直有着别样的渴望。近年来,我区倾力打造“人才洼地”,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在这片热土干事创业,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凝聚合力引人才
  2020年4月22日,我区发布《2020年“绿色通道”引进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一批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层次紧缺人才,补充到环境保护、卫生领域等岗位上。
  人尽其才,则百业兴。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大局,重点引进当前急需、长远必备的成熟人才、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目前,全区已多渠道引进各类人才1200余名,柔性引入市级专家服务团3个、科技人才77名。
  新起点上再出发。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推进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强化保障聚人才
  “我区切实做好各类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让他们在开州安居乐业。”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交流、使用等制度,形成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区分级分类培训人才7万余人次,培育“三峡之光”访问学者6名,2名专业人才获得国家级表彰,各类人才团队获得省部级奖项87个。出台激励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举措,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64亿元,落实专家人才工作室经费补助200余万元,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我区正突出抓好重点工作,深化实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做优做强人才服务保障,让优秀人才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回报。
  创新机制育人才
  近日,在浦里新区,记者见到了重庆市名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东明。原东明来自山东,作为公司技术研发和团队管理的“双核心”,他全身心投入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研发出高精密实验室级别工业机器人,为开州制造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去年,原东明被评为开州区“最美科技工作者”。
  原东明是我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近年来,我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不断释放人才活力,让人才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前,我区聚焦发展培优聚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培养人才、多渠道集聚人才、大力度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开州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创新人才政策供给,建好用好在外人才智库,着力建设渝东北川东北人才生态高地、绿色特色发展人才集聚地,奋力开创我区人才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