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邱恭成大学毕业后返乡种藕
“恭成”有梦想 成功不“藕”然
本报记者 谢国邦
  仲春的九龙山镇东坝村,一块块水田静卧山野间略显静谧,田间地头三三两两劳作的村民,正追赶着春天的脚步播撒希望。
  在农村,耕田种地本是春天里最普遍的现象,东坝村却是个例外。该村通过发挥本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种植莲藕为突破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十里荷花“绘”出的荷海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惊艳“藕”遇。
  大学毕业返乡追梦
  在东坝村,谈起莲藕产业,人们都会想到同一个人,他名叫邱恭成,在村里先行先试搞起莲藕“试验田”,趟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之路。
  用常人的眼光看,邱恭成当初的选择有些“叛逆”,毕竟父母含辛茹苦送他上大学,希望“跳出龙门”有个光鲜稳定的工作,他却“愧对”父母回到农村,当上了“泥腿子”。
  “多数同学都选择进机关、进企业当白领,但我只想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2011年,邱恭成大学毕业后回到东坝村,创办了生猪养殖场,打响了创业的“第一枪”。
  然而,邱恭成与大多初期创业者一样,难逃失败的厄运。无奈之下,他只好收拾心情外出打工,但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农业梦”。
  2015年,邱恭成在首次“跌倒”的地方又站了起来。这次他吸取教训,创新养殖模式,搭建电商平台,终于在生猪养殖业中站稳了脚跟。
  仅自己一个人成功,邱恭成心有不甘,他要带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便瞄准村里大量闲置地动起了脑筋。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2017年,邱恭成流转20亩田地种植莲藕。有了生猪养殖收益的支撑,他在这块“试验田”里大胆地干了起来。
  种上观赏莲藕,以养殖场的猪粪作肥料,20亩荷花如约绽放。邱恭成的付出得到回报,当年所采的藕和莲子就收入4万多元。
  2018年,邱恭成一口气流转田地200亩,种植食用莲藕。这一年,他种藕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规模种藕荷塘筑梦
  种植莲藕获得成功,印证了东坝村的气候、土壤、海拔等适宜莲藕种植。邱恭成将种植经验在全村推广,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富裕。
  在东坝村,大多数青壮年习惯外出务工挣“现钱”,对于一家一户种莲藕“看不上眼”,而年老体弱者又吃不了“种藕饭”。
  如何让村民在藕产业中分一杯羹?邱恭成找到村干部,探讨以集体经济模式发展莲藕产业,双方一拍即合。
  2019年,东坝村集体经济组织跟着邱恭成的脚步“起舞”,当年试种的25亩莲藕,仅几个月就收入了20余万元。
  种植莲藕周期短、难度低、见效快、收益高。很快,莲藕产业在东坝村快速推广,发展到如今的1000多亩,年收入逼近1000万元。
  东坝村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盘活了村里大量闲置田地,村民除拥有固定的土地流转费,还有可观的劳务收入。
  “整田、播种、采藕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年由此产生的劳务费近百万元。”东坝村党支部书记曾诗成介绍,莲藕产业的蓬勃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农旅融合成功圆梦
  荷花连片盛开,带火了东坝村的乡村游。
  2015年,邱恭成第一次试种观赏莲藕,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就引来不少观花采莲人。何不借机开办农家乐,实现农旅融合多条腿走路?邱恭成刚萌生这样的想法就干了起来。
  2016年,邱恭成把自家的房子整理出来,办起了东坝村第一家农家乐。每到荷花盛开之际,前来观光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农家乐的生意也一年比一年火。
  “高峰时顾客踏破门槛,根本接待不过来。”邱恭成介绍,每到荷花盛开,游客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农家乐每天收入两三千元。
  邱恭成掀起的成功效应,让东坝村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也带火了农特产品的销售。如今,全村已建成4家旅游接待酒店,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50余万元。
  旅游业的发展,倒逼着基础设施上档升级。近年来,村里争取资金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了3公里长的荷花观赏路,建起了旅游接待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助推该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