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中和镇子坪村56户高山户
搬出“山旮旯” 开出“幸福花”
村民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程超 文/图
  6年前,村里动员群众搬到集中安置小区生活,村民颜其周直摇头:“不去不去,庄稼人离开了地,咋活呢?”
  中和镇子坪村原有56户村民住在大山深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还面临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搬出大山,成了高山群众摆脱苦日子的唯一出路。
  2016年,子坪村争取项目资金,在山下的平坝地带建起了集中安置小区,56户高山户搬下山住进了“别墅”。如今,他们过上了好生活。
  告别“瓦屋”住进“别墅”
  “挑水走很远的路,煮饭烧柴草。”颜其周回忆,大山深处的老房子晴天漏风、雨天漏雨,住着提心吊胆。
  搬下山后,颜其周家住上了一楼一底的“别墅”,6个房间,面积200多平方米。“吃的是自来水,烧的是天然气,门前还有小花坛,条件不比城里差。”
  集中安置小区建在子坪村中心地带,离村便民服务中心很近,村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离中和场镇也不到8公里,全都是水泥路,赶场下街乘车只需10多分钟就到了。
  “以前看病,至少走10多里山路,现在村卫生服务站就在家门口,一般的小病都不用出村。”村民袁永翠说。
  如果说袁永翠下山后看病方便了,那么卿少菊下山后看娃更轻松了。“山上学校离得远,接送孩子两头黑。”卿少菊说,下山后,从家到学校最多10分钟。
  摘掉“草帽”穿上“工装”
  起初,搬下山来的村民最大的顾虑是靠什么生活?不过,村民很快就打消了顾虑。
  近年来,子坪村共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羊肚菌、蔬菜、小龙虾等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54岁的袁永翠,在羊肚菌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挣上万元。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地有500元至75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青壮富余劳动力也洗脚上田,外出务工挣票子。“儿子在涪陵一家电子厂上班,年收入好几万元。”村民卿少菊说,她在村里的产业基地打工,一年要挣万多元。
  颜其周以前老是担心没有土地咋生存?现在他凭借自己的装修手艺,收入多出一大截。
  “干装修、建筑的活儿,每天有三五百元。”颜其周说,村子距中和场镇近,装修活儿多,这家没干完那家又找上门,收入比住在高山至少强十倍。
  住进“城里”产业“延链”
  春节刚过完,年轻人像候鸟般又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行程。每天早晚,留下来的老人、妇女围在院坝晒太阳、拉家常,小孩们无忧无虑地玩游戏。身板硬朗的还打打乒乓球,锻炼锻炼身体。
  “看不完的电视节目,还有无线网络,想儿女的时候就视频聊聊,这日子不比城里人差。”袁永翠说。
  “各家各户房前屋后栽种了桂花,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来散步,再也不怕摔跤。”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杜子培说,村民住的“别墅”,每人享受高山移民补贴8000元,D级危房户还补助了21000元。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杜子培说,子坪村已经流转土地1000亩,支持种植养殖大户扩大规模,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我们正大力发展电商,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杜子培说,村里还将依托150亩银杏林、100亩红叶石楠,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村民的日子一定会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