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黄文海坚持10年为南雅镇父老乡亲捐款捐物
知青反哺“第二故乡”
黄文海(左)看望陈大军
本报记者 余清英 文/图
  “黄知青来了,快去端凳子。”“黄知青,我这个鞋穿起正合适,感谢你……”在南雅镇敬老院,来自江北区的爱心人士黄文海下车走进院坝,老人们便围了上来,像亲人一样与他拉起了家常。
  “数年坚守感恩故乡,尊老敬老中华美德。”这是南雅镇敬老院送给黄文海的一面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是黄文海用自己的善举,坚持10年对南雅镇的父老乡亲进行爱心捐赠的见证,他用无私大爱书写人间真情。
  今年69岁的黄文海与南雅镇到底有怎样的渊源?他为何数次为南雅镇的父老乡亲捐款捐物?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知青插队,结下深厚情谊
  “哥哥,我来看你了,你要把心态放平和点,好好养病。”2月8日,黄文海专程驱车来到南雅镇新全村4组,为因患脑溢血瘫痪的陈大军送上2000元慰问金和新春祝福。
  陈大军见到黄文海,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这个住在城市里的“弟弟”,时刻牵挂着他的病情,多次电话里问候,令陈大军一家非常感动。
  时间回到1972年,18岁的黄文海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被安排到南雅镇新全村3队插队落户。陈大军的父亲陈正才当时是3队队长,陈家人给了黄文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我在城里长大,到农村去插队啥都不懂。每天干完农活回来,陈队长就派陈大军帮我拉风箱,教我做饭。陈队长的妻子郭云桃帮我洗脏衣服和被子,有点好吃的,他们都要喊我吃。”黄文海说,陈正才有6个孩子,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本就紧张,却对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给予无私的帮助。
  3年后,黄文海被当地推荐到四川省林业学校读书。在校期间,他收到陈正才寄去的3斤白糖,打开包裹的那一刻,他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那个年代物资紧缺,白糖非常稀有,陈队长一家本就过得不容易,他们自己舍不得吃,把白糖寄给我,这份恩情让我永远忘不了。”黄文海说,他毕业后分配了工作,每年都会到南雅镇新全村看望慰问陈正才和郭云桃两位老人,他已把陈正才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感恩故乡,彰显拳拳爱心
  记者在南雅镇中心小学天龙校区看到,一棵棵桂花树和银杏树长势良好,给校园增添了浓浓绿意。
  “这些花卉苗木是黄文海专程从万州园林场买来的。”南雅镇敬老院院长冯顺太介绍,黄文海不仅把陈正才一家当成亲人,还出资1.8万元为南雅镇中心小学天龙校区(陈大军的母校)补绿植绿,邀请该校师生先后去重庆解放碑、渣滓洞、烈士陵园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2012年2月,黄文海购买60套衣服和被套专程送到南雅镇敬老院;2013年国庆节,黄文海为南雅镇敬老院26名老人送来鞋子、衣服、被套和护膝;2014年春节,黄文海为南雅镇敬老院送来大礼包和5000元慰问金……冯顺太拿出一个记事本,里面记录的全是黄文海近年来对南雅镇敬老院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敬老院的王佰颂和陈正才以前住一个院子,王佰颂也经常照顾黄文海。黄文海知道后,开始资助敬老院,捐赠的这批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台就花了2万多元,还年年给老人们发放慰问金。”冯顺太说,王佰颂虽已过世,黄文海依然还在对敬老院的老人进行资助。
  无私大爱,书写人间真情
  近年来,黄文海先后向南雅镇捐赠善款1万元助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为新全村村级公路硬化捐资3000元;拿出3000元慰问金、购买大礼包,看望慰问3户贫困家庭;捐款帮助患重大疾病的2名青年……黄文海的种种善举深受当地群众的称赞。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多年来的坚持。黄文海每年为南雅镇的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们捐款捐物,这种无私的大爱,值得每个人学习。”南雅镇相关负责人说。
  黄文海告诉记者,他退休后在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重庆分公司任职,这份工资他全部用来做善事,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
  “南雅镇是我的第二故乡,虽然陈队长和郭大婶已经去世了,但是我要传承老人家的善举,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父老乡亲。”黄文海说,他会把这条感恩路走下去,继续为“第二故乡”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