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带领村民致富就是我的初心”
——记三汇口乡小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华斌
王华斌在做工作笔记
本报记者 何仁勇 文/图
  在三汇口乡小江村,有这么一位村干部,他把村民当家人,把村事当家事,用心用情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赢得村民交口称赞。
  “我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农村基层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就是我的初心。”30多年来,三汇口乡小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华斌不负村民厚望,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实践着自己朴素的信念——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带领群众肩挑背扛,8年修出村里第一条公路
  王华斌生于1965年,他父亲是一名从事农村工作30多年的村干部,于1983年退休。也就在这一年,王华斌被选为村干部,接过了父亲卸下的重担。
  “那时候的小江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大多数村民住在破旧开裂的土墙屋里,出行只有一条泥巴路,一下雨满是淤泥,寸步难行。”提起30多年前的往事,王华斌就摇头。
  基础设施建设是老百姓摆脱贫困面貌、发展致富产业的硬件,其中修建公路又是当务之急。王华斌决定带领村民修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
  说干就干。1990年,王华斌带领村民开始修公路。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设备,修路几乎全靠体力,工具只有原始的锄头、钢钎等。大家一起上阵,肩挑、背扛、手刨,一寸寸艰难地掘进,人人手上都打出了血泡、磨出了茧子……
  经过8年艰苦建设,小江村终于修通了第一条公路。公路修通后,一辆辆汽车开进了村里,拉走了老百姓的农产品,运来了老百姓急需的肥料、种子等农资产品和水泥、砂石等建屋材料。老百姓推倒了老旧的土墙屋,修建了宽敞明亮的砖房。
  修公路的同时,村里立起了电杆,通了电,山村的夜晚变得亮堂堂的;电话线也拉进了村子,老百姓安装了电话,改变了昔日“通信靠吼”的落后状况。
  发展特色产业,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一到春天,这一片都开满了桃花、李花,非常漂亮。”在位于三汇水库旁边的一个山坡上,王华斌一边俯瞰着下面的果园基地,一边高兴地说。
  这是小江村与杨关村在2010年共同打造的小杨果园,总面积有500亩,栽种了桃树、李树、梨树、柑橘树等。最初,小杨果园采用一家一户分散管理经营的模式,效果不好。后来,小江村与杨关村引进懂技术、懂管理的果农文太胜承包经营,使小杨果园逐步走上正轨。当地老百姓可以在果园里务工获得劳务收入,还有土地入股分红。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王华斌率领群众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后,立即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
  小江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一直有种植水果的传统。王华斌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特色水果种植上,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小江村打造了小杨果园、青龙山果园等水果种植基地,以往荒芜的山坡上,种下了一棵棵寄予老百姓致富增收希望的果树。
  2020年,王华斌还组织栽种了40亩经济效益更高的粉黛李树苗,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发展乡村旅游,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小江村一年一个样,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大山深处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王华斌信心满满地说,未来小江村将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鼓足老百姓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