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响红糖品牌 启动发展引擎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酒香不怕巷子深,红糖甜香代代传。古法熬制的南门红糖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醇香的气味和甘甜的味道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南门镇将古法熬制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打造质更优味更纯的绿色产品,深挖红糖品牌价值,让红糖产业成为老百姓的“甜蜜”事业。
开启甜蜜大事业
冬季的早晨,南门镇河谷平坝里的雾气还没有散去,村民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有的挥舞着镰刀收割甘蔗,有的将甘蔗搬运至停在田边的车上……
不远处的红糖加工厂里异常热闹,熬糖的、装糖的、打包的,工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分工明确。
自南门镇修建了标准化红糖加工厂以来,吸引力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糖厂上班,120元一天,下班后,还可以去蔬菜基地干活,一天有两份收入,这生活比蜜还要甜。”南门镇新浦村村民李贤云说。
近年来,南门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铆足干劲大力培育和发展红糖产业,新建标准化红糖加工厂,让甘蔗从生产到红糖的制作实现生态化、传统化、标准化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南门镇境内已建有标准化红糖加工厂2个、小加工厂8个,年产红糖500万斤,年产值达1.5亿元,成就了全镇群众的“甜蜜”事业。
积极创新树品牌
2018年,南门镇党委、政府针对红糖滞销的情况,迅速组织各村村支“两委”、红糖加工厂、农户代表进行座谈,直视问题分析原因,统一思想研究措施。最后,决定成立芙蓉村、莲池村、万里村甘蔗种植协会,组建南门红糖加工销售协会,制定了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稳住了南门红糖的市场行情。
“我们十分注重源头质量,按照行业协会规章制度,在种植上严禁使用化肥、除草剂。加工上注重环境卫生,限用氧化钙,禁用劣质甘蔗。”南门镇万里坝红糖厂负责人黎万忠说。
南门镇十分注重产品创新,在严守古法熬制的前提下,结合现代技术,遵循市场需求,开发出多品种、多口味、精包装、易使用的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小块包装的玫瑰红糖因取用十分方便,尤其受欢迎。美容养颜的小块玫瑰红糖,成了我们的金字招牌。”莲池村汁香红糖厂负责人贺选梅表示。
龙头引领“效益增”
近年来,在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2020年区长“双晒”直播带货的影响下,南门红糖的美誉度、知晓度及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已经卖到了全国,走出了国门。
“只要周边区县有农副产品展,我们都会带着红糖去参展,是为了增强南门红糖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南门镇镇长谭德勋说,该镇还吸引资本进村,建设标准化红糖加工厂,带动农户加入到标准化生产中来,提升全镇红糖的品质。
“浦里庄园标准化红糖加工厂两条生产线投产后,可日产红糖10吨,年生产能力达750吨,可自然淘汰那些耗能高、污染大、不卫生的小作坊。”南门镇人大主席潘仲华说,村民的甘蔗在这里加工还可降低成本。
南门镇还多措并举,让利益联结“广覆盖”,多方促农增收、壮大集体经济,让红糖产业真正甜润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