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大格局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高山峡谷筑天路 全域畅通共富裕
丰泰大桥

平整宽阔的“四好农村路”

  巫云开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城开高速赵家至谭家段车辆川流不息、开州港货运装卸繁忙、“四好农村路”上一路风景一路欢笑......隆冬时节的开州大地,发展潮波涌动,人流车流如织。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回望过去五年,我区按照“融主城、联周边、畅内部”的思路,全力争取铁路入境、加速织密高速公路网、统筹推进国省干线改造、纵深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建管养运管理机制,加速构建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开州交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翻开这五年的交通建设图,一张立体通达的交通大网正在开州大地加速编织,一条条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水运航道,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贯通城乡各地,激活发展动能,改变出行方式,推动产业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步伐
  融入全国交通“大动脉”
  “万州到重庆高铁开通之后,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每周一都要体会一把高铁通勤的感觉,既可以在家多陪娃一晚,又不耽误上班。”在渝北区工作的开州市民谭永胜谈到高铁开通的好处,一脸满足,又充满期待,期待着开州也能早日通高铁,那样他到主城上班就更方便了。
  开州集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于一体,受地理条件限制,交通闭塞落后一度时期成为制约开州发展的“拦路虎”。
  青山遮不住,天堑变通途。五年来,万开快速通道、城开高速赵家至谭家段相继通车,开州港投入运行,城达万高铁开工建设……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这座昔日的“深山孤城”正逐渐成为交通枢纽,“关山度若飞”变为现实。行千里,始于交通;致广大,依靠交通。
  五年来,开州高速路网不断加密,今年城开高速赵家至谭家段50公里建成通车,加上前期通车的万开、开达高速,全区高速公路增至3条、110公里;巫云开高速开工建设。铁路建设实现破题,渝西高铁完成可研审查,目前,正开展可研报批,明确东西径路同步批复、同步建设、同步运营;成达万高铁明确在开州设站,取直和站位优化方案基本定型,先期开工段启动建设;开州货运铁路体系研究完成初步方案;达(开)万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正开展预可研,深入论证比选方案。水运迎来复兴时代,全区通航里程48.5公里、水上客货运企业6家,陆域占地300亩的开州港一期投入运营,今年1—10月吞吐量53.1万吨、同比增长17.8%,与四川企业签订200余万吨联运合作项目。航空即将填补空白,通用航空启动选址论证。
  大道通衢向未来。当前,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国家和市级战略的实施,开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入快车道。未来五年,我区将大力推动铁公水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短板,跨越时空阻隔,形成内畅外联、互联互通、联通全国、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全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节点。
  渐次拉开内部路网骨架
  构筑乡村振兴“快车道”
  深冬的大进镇红旗村,宽阔油亮的公路盘旋而上,如一条巨龙舞动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公路上飞驰的摩托车、轻盈的小轿车、满载的货车呼啸而过,成为乡间路上最动听的音符。
  “现在村里变化大,出门就是路,抬脚就上车,大货车可以开进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都红红火火,村里人的荷包鼓起来,见识也长了不少,生活得比城里人还滋润。”如今,在大进镇,说起农村公路建设带来的好处,群众赞不绝口。
  近年来,红旗村农村公路实现了组组通畅,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标准的“四好农村路”建成后,为村里茶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插上了翅膀,成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公路先行。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和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投资19.5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3077公里,织密乡村“毛细血管”,打通了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快捷通道。
  “道路一通天地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东风”,催开了乡村振兴的树树“繁花”,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沿线村镇因路而变、因路而美、因路而兴。
  满月镇双坪村中药材基地、长沙镇马鞍村黄桃产业、大德镇仁和村休闲农家乐、渠口镇毛坪村青脆李、和谦镇长坪村黑鸡产业,大进镇红旗村茶产业、南门镇东阳村养生避暑乡村旅游……依托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酒香”飘出了“深巷”,各地特色产业真正“活”了起来,曾经藏在深闺的沉寂山村,真正迎来发展机遇。
  五年来,大进镇关坪村至满月镇马营村连接道路、刘伯承同志故居旅游环线等旅游公路相继建设、改造完成,为全区旅游发展提供便利。丰泰大桥、泰安大桥、邹家山隧道、帽壳顶隧道陆续实现通车,城市交通更加顺畅。
  数据显示,目前全区硬油化公路里程5442公里,其中建设“四好农村路”3077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村民小组通达率100%、通畅率92%。改造干线公路450公里,其中大修、升级改造国省干道221.6公里,提质改造旅游路、产业路228.4公里。环湖城区累计建成石龙船、宏源、丰泰、泰安大桥,邹家山隧道、帽壳顶隧道“4桥2隧”。随着开州大桥、凤凰梁大桥、观音山隧道三大工程建设,“6桥3隧”格局可基本成型,环湖两岸实现更好互联互通,城市越来越宜居。
  未来,开州将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城市快速通道,提档升级干线公路,继续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形成结构完善、城乡融合的公路网。
  不断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开启便捷生活“直通车”
  今年6月,万开城际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营运,万开云同城化发展交通先行一步,三地市民出行互通更方便。
  行走在开州街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车厢内干净明亮、宽敞整洁,座位柔软舒适,节能空调、垃圾桶设施配套齐全,安全、环保、舒适的出行体验赢得市民连连称赞。
  公共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区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共享便捷交通为目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持续优化客运服务,全区公交线路增至25条,升级改造城区公交站台、站牌55个,推出“互联网+公交”服务,形成公交出行支付新模式。开通长沙至万州城区城际公交、铁桥至达州开江省际公交,“万开云”实现公交“一卡通”,启用万州机场开州候机楼,推行班线客运联网售票,跟进万州机场和高铁站客源需求,开行平湖快车23辆、每天平均往返30班次。拥有客运企业17家,其中出租车企业3家、班线客运企业8家、网约车企业6家,客运车辆812辆、出租车260辆、网约车144辆、城区公共自行车1300辆,等级客运站场达到16个。日益完善的公共交通让市民的出行越来越有幸福感。遍布城区智慧公交系统,全面覆盖工业园区、商圈和房地产企业的公交线路,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
  渠口镇兴华村,一辆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乡间道路上,将乘客一一送到家门口。
  2020年,赵家至渠口兴华村的“小农客”开通,与以往靠摩托车出行相比,村民非常满意这种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每天一大早就有人等在停靠点,乘车出村办事。
  近年来,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积极为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开通“小农客”,现有车辆414辆,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46条;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点)733个,真正实现“出门有车坐、村村通客车”,城乡交通的内外循环进一步通畅,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同时,我区积极推动货运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业方向发展,加快构建区、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打通要素流动“最后一公里”,实现物畅其流。目前,我区拥有陆上货运企业46家,4.5吨以上货物运输车辆1918辆、货运船舶21艘,物流企业124家,行政村通邮率达到100%。建成开州港码头和城区快递分拨中心,累计完成水陆货物周转量208.4亿吨公里。
  车畅其道、人畅其行、货畅其流。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质”的飞跃,我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取得了长足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区交通运输形势平稳向好,累计完成水陆客货总周转量247.7亿吨公里。
  2018年,我区投入150余万元引进一套非现场超限超载执法系统,安装在国道G243岳溪至五通段,建成渝东北片区首个非现场超限超载执法站。
  “如果有车辆超限超载,可实现全方位秒抓拍,对货运车辆的超限超载行为实施有效的检测、监控和记录,及时将超限超载车辆违法信息和证据抄告执法人员。”据工作人员介绍,非现场超限超载执法站的引进,开启了我区科技治理超载超限新模式。
  据介绍,我区不断加强交通行业管理,成立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中心,引导企业从被动接受监管变为主动加强监管,实施公路安防工程152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近1400公里,整修危桥44座,完成澎溪河湿地保护区非法码头整治;全面实行综合执法,建成渝东北首个非现场超限超载执法站,可控区域超限运输率仅为0.01%。近3年,道路运输领域未发生一起较大事故,“十三五”期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9%、4.8%。
  时间的年轮,见证着开州交通的飞跃发展。我区胸怀交通强区之梦,正朝着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节点的目标阔步前进。
  (本版文字由记者王丽娟采写,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