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赞歌
新华社记者 刘硕 王琦 张京品 王泽昊
拉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每天有参观者前来祭奠。这里,长眠着为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
时光流逝,这些英雄儿女和一代代后来人共同凝聚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书写着新时代雪域高原的崭新篇章。
精神,锻造于高原
拉萨火车站,一列列客运列车频繁进出,往来客流源源不断;拉萨贡嘎机场,设施先进的新航站楼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旅客。
在和平解放前,偌大的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在与恶劣大自然的斗争、较量中,精神得以锻造。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发扬“老西藏精神”,矢志艰苦奋斗。
从电视里看到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起当年解放西藏的历程,居住在四川成都88岁的十八军老战士薛景杰感慨万千。
“那时候没路,缺氧,吃穿保障跟不上,但战士们硬是克服困难挺进了拉萨,解放了西藏。‘老西藏精神'正是发端于70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老人说。
精神,扎根在高原
“无垠戈壁绿一丛,历尽沧桑骨殷红;只缘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翻开厚厚的《孔繁森日记》,这首孔繁森写于1993年6月的诗作,表达了共产党人在极端环境下不畏艰苦、坚定乐观的精神。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发扬“老西藏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扛起了建设西藏、巩固边疆的大旗。
1951年至1978年,中央从全国调派三万多名干部到西藏工作;1994年至2020年,有九千多名优秀干部援藏。
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中石油干部梁楠郁,在这里援藏三年到期,尽管血压、血脂、尿酸都偏高,但思量再三,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援藏事业。
梁楠郁说:“学习‘老西藏精神’,首先就是要讲政治,服从组织安排,讲党性,讲境界,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精神,传承在高原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从“老西藏精神”的缔造者,到一代代实践者、传承者,“老西藏精神”在赓续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力量。
“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低,刚来的时候脑子经常是木的,在这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种考验。”对2019年7月从西安刚到阿里工作时的情景,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副检察长贺军记忆犹新。他说,援藏工作虽然艰苦,却是最光荣、最无悔的选择。
恶劣的高原环境,对于西藏本地干部同样是严峻的挑战。
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原驻村干部阿旺卓嘎,生前在墨竹工卡县扎雪乡等地驻村,原本驻村是一年一轮换,可她在基层一干就是4年多,最后牺牲在驻村一线……
正是有无私的奉献、伟大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巨变。
西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老西藏精神”必将引领高原儿女建设好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拉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每天有参观者前来祭奠。这里,长眠着为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
时光流逝,这些英雄儿女和一代代后来人共同凝聚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书写着新时代雪域高原的崭新篇章。
精神,锻造于高原
拉萨火车站,一列列客运列车频繁进出,往来客流源源不断;拉萨贡嘎机场,设施先进的新航站楼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旅客。
在和平解放前,偌大的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从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到拉萨往返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在与恶劣大自然的斗争、较量中,精神得以锻造。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发扬“老西藏精神”,矢志艰苦奋斗。
从电视里看到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起当年解放西藏的历程,居住在四川成都88岁的十八军老战士薛景杰感慨万千。
“那时候没路,缺氧,吃穿保障跟不上,但战士们硬是克服困难挺进了拉萨,解放了西藏。‘老西藏精神'正是发端于70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老人说。
精神,扎根在高原
“无垠戈壁绿一丛,历尽沧桑骨殷红;只缘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翻开厚厚的《孔繁森日记》,这首孔繁森写于1993年6月的诗作,表达了共产党人在极端环境下不畏艰苦、坚定乐观的精神。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发扬“老西藏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扛起了建设西藏、巩固边疆的大旗。
1951年至1978年,中央从全国调派三万多名干部到西藏工作;1994年至2020年,有九千多名优秀干部援藏。
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中石油干部梁楠郁,在这里援藏三年到期,尽管血压、血脂、尿酸都偏高,但思量再三,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援藏事业。
梁楠郁说:“学习‘老西藏精神’,首先就是要讲政治,服从组织安排,讲党性,讲境界,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精神,传承在高原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从“老西藏精神”的缔造者,到一代代实践者、传承者,“老西藏精神”在赓续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力量。
“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低,刚来的时候脑子经常是木的,在这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种考验。”对2019年7月从西安刚到阿里工作时的情景,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副检察长贺军记忆犹新。他说,援藏工作虽然艰苦,却是最光荣、最无悔的选择。
恶劣的高原环境,对于西藏本地干部同样是严峻的挑战。
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原驻村干部阿旺卓嘎,生前在墨竹工卡县扎雪乡等地驻村,原本驻村是一年一轮换,可她在基层一干就是4年多,最后牺牲在驻村一线……
正是有无私的奉献、伟大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巨变。
西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老西藏精神”必将引领高原儿女建设好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