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现农业总产值144.8亿元
逐梦田园织锦绣 群众安居又乐业
南雅镇天津村稻田

三汇口乡果农挑选金翠李

竹溪镇赵家坝蔬菜基地

重庆浩奇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

竹溪镇灵泉村一角

  行走在开州广袤的大地上,一片片果园里,黄澄澄的春橙挂满枝头;一个个蔬菜大棚里,各种新鲜蔬菜青翠欲滴;一座座粮仓里,金黄的稻谷塞得满满当当;一个个养殖场里,体态壮硕的猪仔欢蹦乱跳;一条条村道边,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满满……
  时间见证历程,奋斗书写荣光。五年来,我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现农业总产值144.8亿元,农民收入17842元;成功创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三峡柑橘产业集群、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市级5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牢牢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带动全区农业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不断更迭的数据增长,正是五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最为直观、最为有力的呈现,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正在开州大地上铺展开来…… 
  发展水果产业,充盈“果盘子”
  冬日的临江镇福德村生机勃勃,柑橘种植基地的“党员示范林”里,沃柑树上果实累累。果农们有的搭建棚架,有的给果树覆膜,他们要抢在低温天气到来之前,为果树穿上“外衣”,防止低温霜冻对果子造成损失。
  福德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介绍,该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建成3700亩柑橘基地、300亩稻蟹生态种养基地、3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路,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18万元。
  推进水果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区坚持把创新经营机制作为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努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水果产业新型经营体系,在“建、管、售、联”四个环节全面发力,让土地“生金长银”。
  五年来,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30万吨,形成了江里现代柑橘产业园区、环汉丰湖晚熟柑橘产业带、环浦里新区现代柑橘产业带、开城高速沿线产业带的“一区三带”区域格局;培育5亩以上的柑橘种植大户1216户,30亩以上的柑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680户,助推全区柑橘规模化经营;并通过多种方式培育水果种植能手和高素质农民,发展金翠李、翠冠梨、琯溪蜜柚等水果产业,建立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果盘子”更丰盛更安全。
  “开县春橙”获评中华名果、中国区域品牌50强、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品牌价值提升至24.63亿元;开州金翠李、翠冠梨相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建售联”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全国创新案例。 
  科技赋能种粮,压实“米袋子”
  “这是常规稻米,每斤2.3元至2.5元不等,再生稻米每斤5元。”12月9日是铁桥镇的赶场天,前来买米的人络绎不绝,种粮大户贺青山向顾客介绍。
  “今年风调雨顺,水稻的收成很好,再生稻的收成也有了提高。”贺青山表示,他流转农田1700余亩,种植高产优质水稻,采取机耕、机育、机防、机收、清理、烘干、仓储、加工和销售等“一条龙”模式,年产水稻1000余吨。
  我区“米袋子”的丰足,得益于像贺青山一样的种粮大户坚守住农业阵地,通过推广减药减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机械化生产,用科技守住“粮心”,加固粮食安全“防火墙”,走出了一条增产增收的现代化农业新路子,全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据介绍,我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3万亩,在南雅、岳溪等17个镇乡街道建设优质中稻再生稻规模20万亩,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3套,推广国颁3级以上优质稻品种9个;建成扶贫产业基地2634个,带动全区3.11万贫困户稳定脱贫。
  五年来,我区围绕“四个优先”发力,全面落实“五个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现代山地特色效益产业增至132.5万亩、产值96亿元,市级龙头企业增至45家,跃居全市第一;累计培育区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2个,拥有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9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农业品牌数量97个,位居渝东北第二;农业加工产值达到149亿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我区落实优质稻良种、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环节物化补助,制定了再生稻质量技术规范标准,强化技术服务支撑,通过打造百亩、千亩核心示范片,促进水稻高质高效绿色发展,“开州再生稻”已成为全市公用品牌。 
  蔬菜稳产保供,抓牢“菜篮子”
  在临江镇明月村鲁渝协作(开州)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连栋棚里,工人们正在对羊肚菌进行接种培育。
  据重庆开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阳介绍,该园区标准化生产车间温度、湿度、光照环境控制精准,通过物联网系统,能够智能调控蔬菜生长环境,均衡产量,确保高品质种植。今年卖出蔬菜40万吨,收益达150万元,为全区蔬菜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在竹溪镇春秋村赵家坝蔬菜基地里,大棚内培育的各种蔬菜和秧苗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任登秀表示,基地每年提供蔬菜350万斤,为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贡献了一份力量。
  为了让致富带头人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感知最实用的科学技术与成果,今年9月,我区邀请山东省的农业专家作专题培训,把全国最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传授给菜农,并与我区蔬菜生产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接,带动开州蔬菜生产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五年来,我区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引领,做靓“绿”字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提倡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深耕富民兴村产业,全方位构建绿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推广绿色实用新技术70项、新模式35项、新品种60个;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2个,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助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聚势赋能。
  畜牧提质增效,扶稳“肉案子”
  “我近几年养猪都不愁卖了,钱江食品(集团)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收购价格比较高,我只管放心养猪就行。”12月10日,铁桥镇五福村村民杨世能告诉记者,他家现有能繁母猪30余头,年出栏肥猪达600余头,如今他已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对稳住市民的“肉案子”、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五年来,我区持续加强对畜牧生产发展进行严密监管调控,出台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养殖场户适时补栏增栏、及时出栏,保障市场肉蛋奶供应充足稳定。同时,我区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布局,稳步推进“公司+农户”、托管、入股加盟等养殖模式,坚持抓大不放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复产增养,加快形成实际产能;全力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加大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进规模养殖场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
  五年来,我区始终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促使养殖场真正向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养殖致富的现代化畜牧业转型;努力营造电商营销良好环境,将传统养殖行业与食品加工业及电商相融合,促进畜牧业企业更好发展。
  数据显示,我区新增或改扩建规模生猪养殖场基础产能呈增长态势,全区无公害畜禽产地27个,常年出栏生猪110万头以上,产值46亿元;通过举办三届“开州香肠美食节”,加工企业已增至5家,全年总加工销售量达6000余吨,创建开州香肠、举子香肠、雪宝山香肠、锦开香肠、岩上腊肉、渝山珍等品牌,香肠加工门店(点)近300家,年生产销售香肠、腊肉1.6万余吨,年产值近10亿元,带动年销售生猪30万头;畜产品认证13个、绿色畜产品3个、地理标志畜产品1个;钱江食品(集团)、桑园公司等龙头企业创建了龙须牛肉、桑叶鸡蛋等名优品牌9个。
  此外,我区还推广“一田多用、稻鱼双收”生态渔业养殖新模式,完成300万吨水产养殖尾水直排治理任务;谭家镇冷水鱼流水养殖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立农业产业孵化基地15个、院地(企)实训基地18个;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种养循环等新技术新模式92项。 
  农旅融合发展,鼓足“钱袋子”
  9月23日,重庆市2021年“庆丰收感党恩”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州)暨竹溪镇乡村振兴市级示范区开园活动开幕,40个镇乡街道晒出了优质特色农产品。
  “灵泉村变成了景区,搞的活动也很有趣,唱歌跳舞都跟我们小时候干农活有关,还有插秧比赛,好热闹……”前去游玩的市民张代会在“赶场一条街”上流连忘返,并在展示区购买了多种开州特色农产品寄给在深圳打工的女儿。
  “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灵泉村党支部书记向周国说,竹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不仅可吸纳农村劳动力,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业的发展,鼓足了村民的腰包。
  五年来,我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我区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658家、农旅电商775个;发展乡村旅游酒店636家,日接待能力达3万人。
  我区北部山区多个乡镇以茶旅融合、药旅融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当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我区聚焦11个农产品重点品种,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构建“十年禁渔”长效机制;整治提升农房1.12万户,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绿色示范村庄65个。
  临江镇福德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义和镇农兴村、长沙镇福城村、大德镇九岭村获评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关面乡、大进镇获评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59%;建成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67个,大进镇红旗村、满月镇马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区获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单位;全区2021年预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0.8亿元。 
  记者手记: 
  我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57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划定66.5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把饭碗端得更牢;肉蛋奶、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信在未来的五年,我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全域全链绿色发展,推动优良品种引进、绿色技术推广、优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培育“四个先行”,打造国家农业绿色转型试验地、绿色制度创新标杆地、生态价值转化新高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弹指一挥间,一串串喜人的数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惊人的变化,折射出开州现代农业展现出的新活力,开州的“三农人”深谙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他们在坚守与传承中将继续逐梦前行……
  (记者 余清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