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蓝天白云
环境优美的开州举子园
 
开州城区

孩童享受冬日暖阳

乡村美景

十里竹溪荷塘美景(本报资料图片)

  百花争艳的季节,满城花香四溢;碧波荡漾的汉丰湖,游客泛舟流连忘返;空气清新的清晨,唤醒每一位拼搏的开州儿女。
  五年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建、治、管、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全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全区上下凝聚起共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高质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波碧水映蓝天。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天空通透湛蓝,飘着朵朵白云,倒映在清清的湖面,如画一般。市民也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难得的冬日暖阳。
  在城南故津广场,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两人,看到家乡的亲戚朋友经常在社交软件上晒开州美景,被深深吸引。于是,他们特意回到家乡取景拍摄婚纱照。
  五年来,我区以汉丰湖水环境保护为重点,持续推进全区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整治环湖排污口37处,管住入湖污水源头。对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升级改造,全面达到一级A标排放标准。
  据了解,我区已完成21个乡镇二三级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200公里,正加快实施剩余10个乡镇雨污分流工程。实施2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88座。完成鲤鱼塘水库等3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任务,辖区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同时,我区落实“四控两增”措施,全面加强工业、生活、扬尘、交通污染治理,切实打好蓝天保卫战。划定高污染禁燃区36.2平方公里,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柴油货车2787辆,创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5条。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6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3%,在全市26个区中位列第一名。
  在打好净土保卫战上,我区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置”收运处置体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
  五年来,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置实现全覆盖,废弃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率达87%,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区土壤环境总体安全。
  高标准筑牢库区重要生态屏障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每年冬季,2万余只鸟儿从北方迁徙到我区“安家”,包括小天鹅、豆雁、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汉丰湖良好的栖息环境、充足的食物资源让鸟儿爱上了这里,慢慢地,很多候鸟变成了留鸟,并在汉丰湖“安营扎寨”,繁衍后代。
  五年来,我区筑牢库区重要生态屏障,自汉丰湖常年蓄水以来,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各类水鸟的栖息提供了安逸的环境。同时,我区严格准入管控,科学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发布开州区“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落实“三线一单”为抓手,坚决执行“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和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管控要求;对污染防治或生态保护措施不满足环境管控要求的27个项目不予审批;强化系统修复,修复河湖岸线,开展全区砂石开采加工专项整治,关闭退出砂石加工企业141家,实施城市护岸、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和山洪沟等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成汉丰湖库周护岸近40公里,治理河段总长55公里,新建河堤86公里。修复流域生态,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治,保障流域生态功能。持续深入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绿色矿山建设、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我区完成露天矿山整治32个、绿色矿山建设8个、历史遗留关闭矿点复垦53个,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290多平方公里。
  10月18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发布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评选结果,我区汉丰湖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入选,且宣传片也在网上收到了一致好评。
  这一成果,取决于五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累计造林43.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5.3%。并强化湿地保护管理,保护与恢复湿地5.5万亩。在消落带治理方面,探索出林泽工程、基塘工程、鸟类生境重建工程、小微湿地建设等系列治理模式,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治理模式为全国乃至世界解决消落区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我区不断提升生态功能,学习借鉴“公园城市”建设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做好“山湖城人景产”文章,着力打造生态之城、运动之城、休闲之城、康养之城。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滨湖宜居城市魅力不断彰显。
  高水平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
  12月2日,汉丰一校部分学生和环境保护志愿者参加了第七届“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周”活动。活动中,学生和志愿者了解了城区垃圾的处理过程以及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讲述给亲戚朋友,引导他们一起爱护环境卫生。
  在每年的6月,全区上下都积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相关活动,在全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言传才能身教。近年来,我区坚持培育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体系。结合世界环境日、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周等主题活动,广泛宣传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深化区级部门单位、镇乡街道和媒体间的互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攻坚战污染·绿色促发展”“智慧生态”等生态环保短视频拍摄展播活动,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绿色化。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十进”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不断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热情,生态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我区还持续有力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完成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3件。持续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与云阳县续签澎溪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累计受补资金1100万元。与毗邻地区开展联合执法,建设多元化环境资源案件化解平台建设,区域共建共保合力不断凝聚。
  环境安全责任无小事。我区严守环境安全底线,不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以饮用水源、环境风险企业等为重点,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完成风险源“一源一事一案”编制,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并开展整治污水偷排偷放、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等各类执法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高效率书写美丽开州新篇章
  去年房交会上,在外务工多年的市民曾梦华,在开州故城旁购买了一套住房养老。他说:“我原计划到重庆买房和儿子一起住,但每年春节回开州小住时,都能感受到城市环境的日益变化。于是,购置了景区房。期待退休后,在推窗见景的汉丰湖畔安度晚年。”
  绿水青山不仅是后代人的金山,更是当代人的福泽靠山。
  “下一步,我区将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紧盯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根本好转这一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补齐城乡污水、固废处置等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短板,以更优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民生福祉。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战,统筹推进中央巡视、生态环保督察、暗访交办等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提升群众环境获得感。紧紧围绕减污降碳应对气候变化和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两大关键,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集“车油路”为一体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用地结构,推动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全力构建“双百”城市开发新格局。
  据了解,我区还将持续打好五大战役,筑牢库区生态屏障。突出多污染协同控制,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PM2.5、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控制,探索开展区域臭氧污染源解析,“微克必争”守卫开州蓝天,并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守护土壤安全。聚焦人居环境打好田园保卫战,持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建成一批美丽村庄。
  打铁还需自身硬,筑房更需基础牢。我区将着力夯实组织、群众、队伍三大基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组织领导,发挥好生态环保督察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压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责任。并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氛围。同时,常态化开展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着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队伍。 
  记者手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永葆开州蓝,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到淘汰黄标车;为保护汉丰湖碧水,从驷马河的整治,到城区乡镇雨污管网的建设;为守护市民大水缸,从实施库周污染防治,到水库水质的净化;为保证土壤的洁净,从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置全覆盖,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步步走来,我区持之以恒打好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四五”是建设美丽中国迈向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我区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的重要阶段。我区科学合理提出“十四五”时期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机制。突出生态红线保护、汉丰湖保护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作,以碳减排为抓手,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如今的开州区,已华丽转变为“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休闲小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共守“山水城相融”生态底蕴,齐绘“美丽开州”新蓝图,让绿色成为开州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成为人民心头最温暖的亮色!
  (记者 熊程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