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质 共享幸福生活
风雨廊桥
汉丰湖畔花开艳
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
滨湖公园
开州举子园
山水城相融的滨湖城市
宽畅的街道,让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座座高楼和滚滚车流,传递出浓浓的现代气息;满目山水人文,彰显着城市无限魅力……放眼开州,目之所及彰显着活力、释放着美丽、蕴藏着动力。
近年来,开州紧紧围绕“三区一地”和打造“生态之城、运动之城、休闲之城、康养之城、产业融合发展之城”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三峡新区、万开云梁等发展机遇,以人为本,内外兼修,让古城焕新颜。
如今,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功能日趋完善,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开州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公园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不断实现着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双提升”。
重塑肌理,打造品质之城
如果要给这张蓝图一个底色,那必然是多姿多彩的。
焕然一新的开州城,不仅是承担区域发展使命的希望之城,也是一座体现生态底色、彰显地域特色的品质新城。
“要用好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山水人文资源,着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城人境业相容共生的美丽画卷。”据开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这一理念,开州关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突出“天人合一、山水对话、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理念。
开州新城应水而生、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母城没落岸边,年轻的新城顺势崛起,波光粼粼的汉丰湖,持续为全新的开州注入着无尽的发展活力,让开州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独特意境。
为留存这一意境,开州用发展“溶解”城市的理念增加其形象注脚——
打造城市发展新景观,这里把滨湖公园建设作为美化城市颜值、展示城市气质、增添城市价值的重要窗口,高水平建设汉丰湖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建成开州故城滨湖工程、盛山片区滨湖景观等一批园林景观工程;
构建城市生态新格局,这里大力开展河堤治理,建成人水和谐的“生态走廓”;持续植绿补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4平方米,“开门见绿、步行入园”的城市意象正逐步展开;
传承历史新文脉,这里将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充满魅力的非遗特色项目和美食,完美地融合在故城生活中,开州故城、上九登高民俗文化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文峰岛开州举子园、大觉寺等文化景观接续亮相……
以良好生态基底,城市形象为之一新。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如今开州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获得“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称号,成功入选了“中国十大休闲小城”“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巴渝新十二景”,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
灵山秀水,历史文化,在这里折射出现代城市的灵气与风雅、文脉与灵魂。
高质发展,共享幸福之城
“这几年,开州城市建设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了开州发展带来的实惠。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外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也甜如蜜。”如今提起开州的变化,不少老开州人纷纷点赞不已。
在与城市共同生长的进程中,开州意识到,塑城不仅是对城市“躯体”的重塑,更是对城市精神、理念的重塑。现代化城市不独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各类功能,培育个性特色,更是造就一种归属感和向心力,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城市有人的体温。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细致入微城市管理成为开州城市提升新观念。
在加快推进城市提升进程中,开州从做好“人”字文章入手,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化,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这里把项目建设作为城市提升的主抓手,全力推进以“路网桥隧园”为重点的项目建设,拉通城市主干道;实现“百兆进户、千兆进楼”网络能力全覆盖;总投资1.5亿元对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成功引进金逸影城、万达宝贝王、麦当劳等知名品牌……环湖景区打造、社区排污管道改造等系列民生工程同步推进;
民为重,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这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市级智慧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级分类优化完善环湖城市各个片区服务功能,在新老城区相对均衡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功能设施,加快建成了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解难为先,健全管理机制。近年来,这里强化“三分建七分管”意识,落实“马路办公”机制,积极推进城市智管、城市众管、城市细管,常态化现场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去年全年通过“马路办公”和数字化城管平台处置城市管理问题1.8万件……
城的精致,人的温暖,城市文明见微知著,在这里描绘着城市的大爱底色。
链接
城建看开州 数据显亮点
◎项目推进有力度
建立了城市提升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按照“领导包片、行业负责、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近三年统筹整合资金76.58亿元,实施各类提升项目110余个。
◎土地保供有保障
积极探索整体出让、连片开发模式,力争打造城市新样板。去年全年累计出让环湖开发用地11宗442.08亩,新增土地价款入库15.92亿元。
◎建设品质有提升
去年全年完成24个“智慧工地”及3个“智慧小区”评价工作,成功创建以“金科·悦湖名门”为代表的6个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区级文明工地5个、市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
既立足当下 更注重未来
科学规划布局 巧绘美好蓝图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全市一区两群建设,是开州转型发展面临的大势,也是开州决胜未来的大计。
立足大势,应该如何布好局?开州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作为共建“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建设“核心区”的主战场,积极拥抱重大战略,以更大视角和理念重新审视该区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形成“一城七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下一步,将构建起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形成“一城七组团”城市空间格局
高能级发展,必须以高标准规划为指引。为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开州立足长远,高起点开展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提升工作,谋划发展蓝图——从多头编制到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多规合一”,这里围绕建设“三峡城市核心区”,以全域视角谋划发展,提出了“两核三廊多点”的城镇空间架构和“一心两带、双核多片”双百城市空间构想,构建“三山一湖连两翼”的新山水公园城市格局。
从粗放发展到精雕细琢,坚持扩容与提质同步,这里根据“天人合一、山水对话、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城市形象定位,快推进了“三线”划定,高标准规划实施了智慧樾府、滨湖晓月等重点项目。
开州以规划为引领,将浦里新区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主战场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重点开发区,将南门、岳溪纳入城市规划,形成赵家、长沙、临港、南门、岳溪五大主要功能组团,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和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推进各类专项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为工程项目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规划支撑;加快征地拆迁工作,为自身发展腾出空间……
截至2020年底,全区建成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41万人口,城镇化率达53.1%,已形成“一城七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融入未来、规划引领,一幅协调发展的希望蓝图已徐徐展开。
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关于未来城市怎么建,开州已是成竹于胸。
开州紧扣城乡融合互促共进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深刻把握集小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基本区情,发挥后发优势,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锁定了“城市空间优化拓展、能级不断提升,山水公园城市更具魅力,浦里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城市建设目标。
开州将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城市提升行动,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山水城市特色,贯彻公园城市理念,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加快建设山水公园城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紧扣协同建设三峡城市核心区定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托城市“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独特优势,按照“山水对话、天人合一、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山水公园城市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城市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生态之城、运动之城、休闲之城、康养之城、产业融合发展之城,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格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安全和应急能力,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实现职住平衡,提高城市宜居程度。高品质推进城市治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深化户籍、就业、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
统筹推进环湖城区和浦里新区建设。遵循“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思路,推进环湖城区和浦里新区同城化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推动城市内涵式、组团式拓展,加快城市东拓、西延、南融、北联步伐,高品质打造高铁新城,形成环湖城区新格局。提升完善赵家组团城市功能,加速推进长沙组团开发,完善临港组团配套功能,科学谋划南门、岳溪等区域开发,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新区。加快城市骨干交通、水、电、气、讯、管网、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同步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贸等公共服务和公园、广场等市政设施,高品质推进房地产开发,不断提升城市形态功能品质。深化“两违”整治。健全完善浦里新区管理体制机制。
分类引导乡镇建设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建立多中心、串联式、组团化乡镇建设体系。加强对重点镇的规划统筹、功能分配和集镇建设。加强中心镇、重点镇和特色小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扩大政府服务管理权限,促进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辐射。深入推进临江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江里现代农业区中心镇、家居制造产城融合特色镇、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示范镇,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民俗文化传承、特色产业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支持一般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本版稿件由赵童、龙搏、刘玉珮采写,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
汉丰湖畔花开艳
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
滨湖公园
开州举子园
山水城相融的滨湖城市
宽畅的街道,让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座座高楼和滚滚车流,传递出浓浓的现代气息;满目山水人文,彰显着城市无限魅力……放眼开州,目之所及彰显着活力、释放着美丽、蕴藏着动力。
近年来,开州紧紧围绕“三区一地”和打造“生态之城、运动之城、休闲之城、康养之城、产业融合发展之城”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三峡新区、万开云梁等发展机遇,以人为本,内外兼修,让古城焕新颜。
如今,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功能日趋完善,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开州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公园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不断实现着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双提升”。
重塑肌理,打造品质之城
如果要给这张蓝图一个底色,那必然是多姿多彩的。
焕然一新的开州城,不仅是承担区域发展使命的希望之城,也是一座体现生态底色、彰显地域特色的品质新城。
“要用好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山水人文资源,着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城人境业相容共生的美丽画卷。”据开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这一理念,开州关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突出“天人合一、山水对话、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理念。
开州新城应水而生、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母城没落岸边,年轻的新城顺势崛起,波光粼粼的汉丰湖,持续为全新的开州注入着无尽的发展活力,让开州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独特意境。
为留存这一意境,开州用发展“溶解”城市的理念增加其形象注脚——
打造城市发展新景观,这里把滨湖公园建设作为美化城市颜值、展示城市气质、增添城市价值的重要窗口,高水平建设汉丰湖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建成开州故城滨湖工程、盛山片区滨湖景观等一批园林景观工程;
构建城市生态新格局,这里大力开展河堤治理,建成人水和谐的“生态走廓”;持续植绿补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4平方米,“开门见绿、步行入园”的城市意象正逐步展开;
传承历史新文脉,这里将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充满魅力的非遗特色项目和美食,完美地融合在故城生活中,开州故城、上九登高民俗文化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文峰岛开州举子园、大觉寺等文化景观接续亮相……
以良好生态基底,城市形象为之一新。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如今开州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获得“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称号,成功入选了“中国十大休闲小城”“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巴渝新十二景”,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
灵山秀水,历史文化,在这里折射出现代城市的灵气与风雅、文脉与灵魂。
高质发展,共享幸福之城
“这几年,开州城市建设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了开州发展带来的实惠。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外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活也甜如蜜。”如今提起开州的变化,不少老开州人纷纷点赞不已。
在与城市共同生长的进程中,开州意识到,塑城不仅是对城市“躯体”的重塑,更是对城市精神、理念的重塑。现代化城市不独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各类功能,培育个性特色,更是造就一种归属感和向心力,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城市有人的体温。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细致入微城市管理成为开州城市提升新观念。
在加快推进城市提升进程中,开州从做好“人”字文章入手,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化,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这里把项目建设作为城市提升的主抓手,全力推进以“路网桥隧园”为重点的项目建设,拉通城市主干道;实现“百兆进户、千兆进楼”网络能力全覆盖;总投资1.5亿元对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成功引进金逸影城、万达宝贝王、麦当劳等知名品牌……环湖景区打造、社区排污管道改造等系列民生工程同步推进;
民为重,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这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市级智慧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级分类优化完善环湖城市各个片区服务功能,在新老城区相对均衡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功能设施,加快建成了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解难为先,健全管理机制。近年来,这里强化“三分建七分管”意识,落实“马路办公”机制,积极推进城市智管、城市众管、城市细管,常态化现场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去年全年通过“马路办公”和数字化城管平台处置城市管理问题1.8万件……
城的精致,人的温暖,城市文明见微知著,在这里描绘着城市的大爱底色。
链接
城建看开州 数据显亮点
◎项目推进有力度
建立了城市提升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按照“领导包片、行业负责、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近三年统筹整合资金76.58亿元,实施各类提升项目110余个。
◎土地保供有保障
积极探索整体出让、连片开发模式,力争打造城市新样板。去年全年累计出让环湖开发用地11宗442.08亩,新增土地价款入库15.92亿元。
◎建设品质有提升
去年全年完成24个“智慧工地”及3个“智慧小区”评价工作,成功创建以“金科·悦湖名门”为代表的6个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区级文明工地5个、市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
既立足当下 更注重未来
科学规划布局 巧绘美好蓝图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全市一区两群建设,是开州转型发展面临的大势,也是开州决胜未来的大计。
立足大势,应该如何布好局?开州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作为共建“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建设“核心区”的主战场,积极拥抱重大战略,以更大视角和理念重新审视该区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形成“一城七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下一步,将构建起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形成“一城七组团”城市空间格局
高能级发展,必须以高标准规划为指引。为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开州立足长远,高起点开展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提升工作,谋划发展蓝图——从多头编制到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多规合一”,这里围绕建设“三峡城市核心区”,以全域视角谋划发展,提出了“两核三廊多点”的城镇空间架构和“一心两带、双核多片”双百城市空间构想,构建“三山一湖连两翼”的新山水公园城市格局。
从粗放发展到精雕细琢,坚持扩容与提质同步,这里根据“天人合一、山水对话、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城市形象定位,快推进了“三线”划定,高标准规划实施了智慧樾府、滨湖晓月等重点项目。
开州以规划为引领,将浦里新区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主战场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重点开发区,将南门、岳溪纳入城市规划,形成赵家、长沙、临港、南门、岳溪五大主要功能组团,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和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推进各类专项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为工程项目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规划支撑;加快征地拆迁工作,为自身发展腾出空间……
截至2020年底,全区建成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41万人口,城镇化率达53.1%,已形成“一城七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融入未来、规划引领,一幅协调发展的希望蓝图已徐徐展开。
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关于未来城市怎么建,开州已是成竹于胸。
开州紧扣城乡融合互促共进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深刻把握集小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基本区情,发挥后发优势,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锁定了“城市空间优化拓展、能级不断提升,山水公园城市更具魅力,浦里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城市建设目标。
开州将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城市提升行动,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山水城市特色,贯彻公园城市理念,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加快建设山水公园城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紧扣协同建设三峡城市核心区定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托城市“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独特优势,按照“山水对话、天人合一、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山水公园城市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城市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生态之城、运动之城、休闲之城、康养之城、产业融合发展之城,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格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安全和应急能力,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实现职住平衡,提高城市宜居程度。高品质推进城市治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深化户籍、就业、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
统筹推进环湖城区和浦里新区建设。遵循“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思路,推进环湖城区和浦里新区同城化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推动城市内涵式、组团式拓展,加快城市东拓、西延、南融、北联步伐,高品质打造高铁新城,形成环湖城区新格局。提升完善赵家组团城市功能,加速推进长沙组团开发,完善临港组团配套功能,科学谋划南门、岳溪等区域开发,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新区。加快城市骨干交通、水、电、气、讯、管网、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同步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贸等公共服务和公园、广场等市政设施,高品质推进房地产开发,不断提升城市形态功能品质。深化“两违”整治。健全完善浦里新区管理体制机制。
分类引导乡镇建设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建立多中心、串联式、组团化乡镇建设体系。加强对重点镇的规划统筹、功能分配和集镇建设。加强中心镇、重点镇和特色小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扩大政府服务管理权限,促进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辐射。深入推进临江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江里现代农业区中心镇、家居制造产城融合特色镇、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示范镇,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民俗文化传承、特色产业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支持一般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本版稿件由赵童、龙搏、刘玉珮采写,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