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憨”书记的“大智慧”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长沙镇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
熊尚兵查看蓝莓开花情况
本报记者 向萍 文/图
  在长沙镇齐圣村,有一位出了名的“憨”书记。说他“憨”,是因为他放弃年收入上百万的老板不当,返乡当“村官”;他用自家房屋抵押贷款,帮村里改善基础设施;他干事创业有“憨”劲,带领村民开辟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这位“憨”书记名叫熊尚兵,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就是这位“憨”得可爱的村党委书记用浑身的“憨”劲开创了“齐圣开发模式”,实现了齐圣村从贫困村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憨”梦:放弃老板当“村官”
  19岁,熊尚兵开始经商做水果生意。“生意最好时,一天要卖1万多元,尤其是在东北那几年,生意特别好。”
  后来,熊尚兵开过饭店、做过房地产、当过矿老板,上世纪90年代初,他已是大家羡慕的“百万富翁”。
  生意如日中天,熊尚兵却萌生了另一个想法:“独富不如众富,独赚钱不如众赚钱。”
  2003年春节,熊尚兵决定回到家乡齐圣村竞选“村官”。
  “怎么,你要回村当‘村官?”
  “好好的生意为啥不做?”
  ……
  家人和朋友觉得熊尚兵已是身家百万的“大老板”,回去当“村官”太“憨”。
  “你们谁也别劝,我主意已定。”熊尚兵态度坚决。第二年,他当选为齐圣村党支部书记(现齐圣村党委书记),开始了“村官”岁月。 

  “憨”招:自掏腰包垫资修建致富路
  刚上任,熊尚兵就确定了工作思路——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泥泞,一旦下雨就停摆。柑橘运不出去,眼看银子化成水,太可惜!”
  “修通公路,是几代村民的梦想。”
  在一次村支“两委”会议上,熊尚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法虽好,可这个贫困村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没钱。会议室里,听到他的计划,大家面面相觑。看到村干部们的面色,熊尚兵一跺脚:“争取项目资金,剩下的大家凑,不够的我来想办法!”
  东拼西凑之后,修路款缺口还是很大。
  熊尚兵一咬牙,拿出自己的38万元积蓄。
  2005年,齐圣村村级公路动工。测量土地、协调统筹、筹备材料,从早到晚,熊尚兵像一台上满发条的机器,不断为修路跑上跑下。
  有些村民却不太支持:修路会挤占部分村民的土地。
  为了调解占地纠纷,熊尚兵有时一天要开7次会。公路破土动工,他又开始新一轮忙活。为节约资金、保证质量,他奔波在工地上,成了监工、审计员、采购员,他也成了工人口中的“抠门书记”。
  很快,村级公路修通,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以往到镇上赶场,一早出门,天黑回家。”村民刘丽梅至今记得,路修通前她领着孩子到场镇打预防针的窘境——背上背着孩子,前面挂着大包,手上提着日用品,一大早去,天黑才回来。
  “现在安逸哒,随时赶场,半个小时搞定。”刘丽梅说。
  对村民来说,通路的最大好处就是农产品好卖了:商贩上门收购,肥猪在家门口就称重数钱……
  如今,村里修了更多的产业路和耕作道,依山而建,盘旋而上,小车、摩托车穿行其间,方便又快捷。 

  “憨”劲:产业带动引来增收“细流水”
  在熊尚兵看来,在外经商和在村里发展产业异曲同工。
  2015年底,熊尚兵走在小路上,四周的撂荒地映入眼帘,让他的心再起波澜:要想富,必须发展产业。可村里常年外出务工的有1200多人,缺乏壮劳力。发展什么产业合适呢?
  直到有一次外出考察,让熊尚兵豁然开朗。在与一家农业公司负责人交谈中,对方给熊尚兵支招——试试种植猕猴桃。
  熊尚兵回到村里,立即挖了土壤样本送往科研机构检验。
  “这个泥巴可捏成团,放下即散,好土!”专家说。听闻齐圣村适合种植猕猴桃,熊尚兵一阵暗喜。
  说干就干,熊尚兵召集村民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主打优质有机红心猕猴桃种植。
  “农业公司给村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社采取保底入股分红方式运作,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领工资。”熊尚兵给乡亲们作动员。
  “这些东西都没听说过,真能挣钱?”不少村民对发展产业的前景表示担忧。
  “最多3年,我让你们见成效!”熊尚兵铿锵地“打包票”。
  最终,开州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流转土地3000亩,吸引200多户村民入股。
  如今,齐圣村的猕猴桃已成了我区无公害农产品代表之一,打造的“奇圣”品牌,注册了“有机绿色食品”商标,形成产、购、销“一条龙”产业链。2016年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奇圣”红心猕猴桃品牌,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也被评为全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65岁的村民谭培友算是尝到“甜头”的村民代表,他拿出7亩地和2万多元“家底”入股,2017年获得土地租金2000元、入股分红7000多元,加上与老伴的打工收入,年总收入近6万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谭培友们”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就要靠土生金!近年来,熊尚兵大搞特色种植,村党委量身定做以村集体为核心的“山地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农业。根据特色水果产业对海拔和土质的要求,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地方,发展优质柑橘2300多亩、杂水果1000亩;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地方,发展红心猕猴桃1000亩、蓝莓100亩。红心猕猴桃、蓝莓、柑橘等几大园区从山底到山顶连成一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走在齐圣村,空气中弥漫着柑橘花的幽幽清香,青瓦白墙的巴渝新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猕猴桃基地吐露新芽绿油油的一片,络绎不绝的小车开进大山,游客们在林间惬意拍照……放眼望去,一幅富裕美丽、充满活力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现在大家都脱贫了,接下来在乡村振兴上,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让咱们村子变成最美乡村旅游地,让村民兜里更有钱!”提及未来,“憨”书记熊尚兵指着正在修建的旅游环山路,脸上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