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春风化雨润青山全民共绘绿画卷
——从开州义务植树暨环汉丰湖绿化活动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

  ■郭小勇
  3月10日上午,开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2025年义务植树暨环汉丰湖绿化活动。全区数千名干部群众、绿化技术人员、学生代表共同吹响了春季植树添绿的“冲锋号”,为开州大地增绿添彩。
  在汉丰湖畔肥沃的土地上,在各乡镇街道的山山岭岭上,大家用双手栽下的不只是树苗,更是一个关于生态责任的生动隐喻。这场全民参与的植树活动,以铁锹与汗水谱写的交响曲,演绎着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转型。当学生代表将树苗栽种在地里、绿化技术人员仔细推广科学培土技法的那一刻,绿色发展的种子已然在公民意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义务植树从来不是简单的培土浇水,而是将绿色行动嵌入制度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实践。从汉丰湖“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生态旅游”的闭环模式,到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整治—生态修复—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践证明:唯有将个体行为纳入制度框架,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绿色行动力。在开州2025年义务植树暨环汉丰湖绿化活动现场,“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干部职工动手植树、集中作业确保成效、长期管护巩固成果”的模式,延续了林长制的治理智慧,让每株树苗的生长都成为检验责任担当的刻度尺。这种从“义务履行”到“责任所在”的跨越,正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变的关键所在。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当下,树木的年轮里镌刻着人类文明的选择。生态工程需要超越工具理性,更需要注入人文温度。在开州环汉丰湖绿化中,既有净化水质的水下植物,也有承载乡愁记忆的黄葛古树,这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交融,让生态建设既成为涵养水土的绿色屏障,又化作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当大家用双手种下的一片片树林成为情感载体,护绿行动便升华为代际传承的文化自觉。
  从《最后一片叶子》的文学警示,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人类对绿色的认知正在经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建构的转变。开州干部群众挥锹植绿的身影,既是对“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植树,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在全社会营造植绿增绿、爱绿护绿浓厚氛围”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动诠释。当汉丰湖的碧波映照出新栽树苗的倒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态修复的具象成果,更是开州人民在生态文明征程上留下的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