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做时代的歌咏者
■ 何仁勇
  Z智慧人生
 上世纪末,重庆青年何真宗以打工诗歌闯入文坛,一首只有26行的诗歌《纪念碑》,不但给他带来一万元奖金,还让他在打工文学中有了一席之地。如今不管由谁来编写打工文学史,里面高低都要给他留一个位置。
  后来,何真宗回家了,告别了南漂生活。他也很少写诗了,似乎告别了挚爱的文学。但这只是一个假象,其实他在悄悄地操练另一种文体——歌词。诗歌和歌词都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说起来还是“亲戚”关系。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里面许多诗歌便是从田野里传唱的民歌中整理而成。就这一点而言,他倒是找对了方向。
  打开何真宗创作的歌词,你总能感受到一股独特的魅力扑面而来。这些歌词,常常能够以真挚的情感触动人心,用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出生活中的种种景象和情感体验。
  在《那一年》中,他写道:“那一年我背井离乡,背着行囊行走四方。磨烂了鞋几双,穿破了衣裳,满脸的忧伤不敢对娘讲。”通过这样写实的词句,深刻地展现了打工者艰辛的生活与对家乡的眷恋,反映出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与坚持。
  在《爱送您到达》中,他写道:“霓虹点亮热闹的夜晚,方向盘握住美好的憧憬。问一问好,说一声请,友善的情谊就油然而生。”歌词里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表达,描绘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故乡梅花开》中,他写道:“太白岩是心中最美的密码,唐宋明清岩石上刻划。故事讲了一茬又一茬,岁月留不住青春芳华。妈妈画了一树梅花,守在太白岩等我回家。”歌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温暖的笔触,勾起人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在歌词创作技巧上,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歌词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在《一声到》中,“冲锋陷阵我一声到!抗洪抢险我一声到!扶贫济困我一声到!危难时刻我一声到!一声到向承诺签到,一声到是祖国的需要”,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势,表达了对抗疫工作者的歌颂和赞扬。
  一首优秀的歌词,必然有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特性。在这一点上,他十分注重歌词的押韵和节奏把握。在《雨是故乡的呼唤》中,“三角梅,花枝缭乱,庭院深深,朝思暮盼。满城灯火细雨香,滴滴情怀芬芳赤子的梦幻”,押韵巧妙,节奏明快,让人听后印象深刻。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细节。”小说创作是如此,歌词创作也不应当例外。何真宗极为擅长捕捉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将微小而又重要的瞬间放大,如《家住百安坝》里的广场舞、《走去垫江看牡丹》里的古道、《站在三峡之巅》里的悠悠竹枝,画面感十足,让听众在不经意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难能可贵的是,何真宗不管是作为诗人,还是歌词作家,总能紧跟时代脚步,做现实生活的参与者和歌咏者。有时,他的歌词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让人们对这些被忽视的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有时,他的歌词里又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美好的梦想和憧憬,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近些年来,他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浪潮,深入农村基层体验生活,实地采访贫困户和驻村第一书记,创作了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歌词《与人民在一起》《第一书记》《幸福路上有你》《不停的步履》等。其中,《与人民在一起》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歌词《不停的步履》在《词刊》2024年第7期头条栏目发表,引起业界关注。
  新冠疫情来临时,他又奔赴抗疫第一线,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一声到》《志愿者之歌》《中国奇迹》等歌曲,在各大媒体平台和互联网广为流传,其中《一声到》在全国40家媒体展播,入选重庆市文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音乐家协会联合出品的《2020年重庆市抗击新冠疫情原创音乐作品专辑》,并获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州区融媒体中心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