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传递群众心声 共谋发展大计
陈逢春

向东海

谭晓均

龙驹

王蜀明

田娇

  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于1月9日召开,区人大代表们带着群众的心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就如何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本报记者对6名人大代表进行了专访。

  适度超前开展投资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专访区人大代表、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陈逢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区人大代表、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陈逢春说,2022年,开州将着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要从‘谋’上下功夫。一是围绕国家战略布局谋项目,要围绕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万达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来谋划项目;二是围绕市级战略安排谋项目,要围绕‘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来谋划项目;三是围绕区委‘一极两大三区’目标谋项目,加快实现‘双千’经济、‘双百’城市目标。”陈逢春说。
  陈逢春建议,要从“争”上下功夫。一要“争”入规,要对接国家和市级部门规划,争取将开州发展愿望及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市级规划;二要“争”入库,开州的重大项目要争取纳入市级甚至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库;三要“争”资金,争取更多的中央、市级、三峡后续和其他政策性资金投向开州大地。
  陈逢春建议,还要从“干”上下功夫。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一要抓开工,要有攻坚决战的气势,抓紧开工一批重点项目;二要抓完工,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打表推进,抓紧完工一批重点项目;三要抓前期,要倒计时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增强开州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记者 陈杰 文/图)

  守住绿色生态底线
  加快宜居村庄建设
  
——专访区人大代表、满月镇党委书记向东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区人大代表、满月镇党委书记向东海说,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就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建议。
  “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新的目标是奋斗的起点。要在精准摸排地域资源、群众意愿基础上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优化空间布局,编制基础设施、主导产业专项规划,谋定而后动,充分发挥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向东海说,要坚持守牢底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成果巩固长路漫漫。要持续推动责任、政策和工作“三个落实”,统筹各方力量,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绝不让一户群众愁吃愁穿缺保障。
  向东海建议,要坚持基础先行。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项目支撑,加大对道路、饮水、环保、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要坚持产业为要。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姓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倍增培优传统产业,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做深做实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全产业链条,推进“富民强村”。要坚持文化铸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深度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打造主题文化品牌,培育乡风文明,凝聚干群合力,增强发展信心。要坚持党建保障。全面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措施,建强乡村领导班子,集聚乡村各类人才,夯实乡村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善管善治。
  (记者 李艾霖 文/图)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护航群众身体健康
  ——专访区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晓均
  “2021年,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是异常艰难和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坚持疫情防控和医疗业务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为人民群众健康护航。”区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晓均说,就如何全力推动开州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他提出三点建议。
  “建议加快完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眼‘三转变、三提高’,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区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质扩容工程,丰富全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强江里、东里、浦里片区医疗分中心建设和老旧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完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谭晓均说,建议要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学习推广“三明经验”,进一步做实“医通、财通、人通”,深入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谭晓均建议,还要优化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开州行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不断优化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三孩配套生育支持政策,促进人口家庭均衡发展。
  (记者 陈杰 文/图)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
  创高品质生活环境
  ——专访区人大代表、重庆湖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龙驹
  “突出‘一帅一湖一山一村’,打好红色牌、三峡牌、生态牌和乡愁牌,努力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区人大代表、重庆湖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龙驹说,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亟需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全面提升执行力。为此,他建议以“三招”破题。
  “要抢抓‘三大机遇’,引进一流的资本。要抢抓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机遇,充分对接汉丰湖、雪宝山和美丽乡村资源优势,策划并实施一批优质项目,引进一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循环。”龙驹说,要围绕“四色旅游”,打造一流的产品。围绕“帅乡红色研学游”,创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围绕“汉丰湖蓝色度假游”,建设三峡水上运动中心和“水上迪斯尼;围绕“雪宝山绿色康养游”,唱响春草夏月秋林冬雪“四季歌”;围绕“乡村金色体验游”,建设竹溪、大进等乡村旅游示范区。
  龙驹建议,激活“三大机制”,创造一流的效率。一是激活运营统筹机制。引进一流运营团队,提高项目市场化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二是激活规划统筹机制。总分衔接、多规合一,确保旅游落板、项目落地。三是激活建设统筹机制。整合财政专项、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和社会资本,政府引领、多元投资,片区开发、闭合运行,全面提高工作运行和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四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现代化开州创造高品质生活。
  (记者 陈杰 文/图)

  提升职教专业水平
  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专访区人大代表、区职教中心主任王蜀明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区人大代表、区职教中心主任王蜀明说,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代表,他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增加职业学校供给,将原丰乐中学校舍改造成职业学校,在浦里新区新建职业学校,改善现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力争2025年前全部达到国家设置标准。”王蜀明说,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开州职业教育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全区“一极两大三区”奋斗目标,对机械电子、汽车维修等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开办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提高校企合作质量,鼓励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双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建立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允许在“负面清单”外探索各种形式的合作,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培育认定产教融合型企业。
  王蜀明建议,还要健全技能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内容,以“引进+走出、常态+定制、线下+线上、认证+追踪”为路径,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的培训体系。要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支持职业学校与优质企业共同组建乡村振兴学院,培养一批扎根乡村的技能人才,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方式,建设技能型乡村。
  (记者 张媛 实习生 袁丽娜 文/图)

  创新社会治理改革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专访区人大代表、厚坝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田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社会治理有效是基础。”区人大代表、厚坝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田娇说,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她将继续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农村治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从农村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建议。
  “建议要建立体系,发挥组织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田娇说,建议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建立红白理事会、“四点半课堂”、家事调解室、“五老”工作室等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打通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田娇建议,还要强化引导,注重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自治,建立“积分超市”,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攒取积分,对积分高的村民给予表彰奖励,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增强个人荣誉感,激发参与热情,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还建议要创新制度,提升治理效能。建立健全“三治”融合治理、单位联合治理和网格扁平化管理的基层治理机制,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进农村技防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记者 张媛 实习生 袁丽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