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目标已定 未来已来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州篇章
——开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本报记者 张芳 徐彬 特约通讯员 吴强
  总有一些年份,会在历史中标注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总有某些时刻,会在记忆里定格为令人难忘的瞬间。
  时序更替,孕育新期望;华章日新,蓄力再远航。
  历史走过又一个五年,一次盛会,跨度五载。
  2021年12月28日上午,美丽的汉丰湖畔碧波荡漾,庄严的开州剧院掌声雷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开州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期盼的目光再次聚焦。蒲彬彬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开州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牢记殷殷嘱托奋进赶考之路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的现代化开州而奋斗》的报告。
  这是一篇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目标明确的纲领性文件;
  这是一篇解放思想、措施有力、振奋士气的行动指南;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时代宣言。
  会场内,349名代表激情升腾,心潮澎湃,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是代表们随着篇籍律动,对开州远景的蓝色畅想。
  会场外,170万人民热切关注,信心传递,一条条深情的网络留言,是人们共享心灵空间,对开州未来的金色希冀。
  这一刻,标注了过往岁月的灿烂辉煌,吹响了扬帆远航的嘹亮号角。
  这一刻,一股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正能量”,顷刻间形成“蒲公英效应”,飘扬帅乡大地,处处生根发芽。
  32页带着温度、承载期盼、高度凝练、内容丰富、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誉和高度评价的报告,是一份体现党中央指示精神、贯彻市委工作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宣言书,在两个五年的接力点,必将凝聚起全区170万干部群众闯关夺隘、势不可挡的精气神。
  这样一份充满希望和期盼的报告是如何诞生的?
  追寻报告起草诞生的过程,让人感慨万千。背后是历时两个多月的艰辛起草过程,精心打磨、反复推敲、数易其稿,一次次座谈交流,一场场辩论交锋,一遍遍字斟句酌,报告由构想到雏形,雏形到初稿,初稿到完善,是区委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过程。
  回望这一过程,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深远意义、战略内涵,更能自觉增强贯彻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更能激扬起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目标的豪情壮志、奋进力量。
  领导挂帅
  一份初心为民的情怀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起草好报告、绘制好蓝图,对于高质量开好党代会,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乘势而上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的是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承载的是光荣历史使命、人民热切期盼。
  人民总是被放在第一位。报告起草之初,蒲彬彬同志多次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报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蒲彬彬同志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既从宏观上定向定调,又在具体问题上把关指导,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了交出一份精彩的政治答卷,区委常委会高度重视,直接领导报告起草工作。2021年10月15日,成立了由区委书记蒲彬彬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陈道彬,时任区委副书记夏郑峰,时任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陈华东任副组长的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区政府研究室、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社保局等单位的6名区管副职同志,与区委研究室的同志一起,共同组成报告起草工作小组成员,系统推进报告起草工作。
  10月18日,召开报告起草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初步安排;
  10月30日,报告起草小组形成报告提纲;
  11月5日,召开报告起草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党代会工作报告提纲;
  11月15日,召开报告起草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党代会工作报告初稿;
  11月30日,召开报告起草小组第四次会议,讨论形成小组定稿。
  …………
  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蒲彬彬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全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进行研究部署,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思路举措把方向、立原则、明主题、定提纲,为起草好报告打牢了基础。
  报告起草自始至终都是在区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在繁忙工作中,蒲彬彬同志专门抽出时间,多次听取报告起草组的工作汇报,17次召集起草组讨论会商,亲自研究、亲自审定起草思路、原则要求、主要内容,搭建报告提纲,立起“四梁八柱”,反复研究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核心内容,用前瞻十五年的眼光提出未来开州发展的目标定位,还花费大量精力对文稿作出深度修改。
  12月24日深夜,区委小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
  “要多用点鲜活的、生动的、深刻的、形象的语言……”
  “‘推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各类资源向园区集聚’,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是‘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承接承载能力’……”
  “‘生动实践’与‘青春实践’,这里‘实践’二字重复了,可以改成‘青春誓言’……”
  蒲彬彬同志和报告起草组的同志聚在一起,逐字逐句斟酌审改,那种极端负责、倾心尽智的神情仍历历在目。
  报告也凝聚着其他区领导的智慧与付出。陈道彬同志全程参与报告起草,亲自修改并安排各位副区长和职能部门,分口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夏郑峰同志、陈华东同志相继作为报告起草组的分管领导,直接对报告起草工作全程把关、全程统筹、全程参与。其他区委常委和区级领导,多次牵头分管领域召开专题会议,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报告作了认真负责地修改。
  区领导满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对开州儿女的深情,认真阅改报告,高度肯定报告,同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那份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情怀令人动容。
  1.76万字的报告,“人民”二字出现53次,“人民”的底色光彩如初、分外耀眼,是一种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对标对座
  一篇上“连”下“接”的报告
  历史性的盛会需要历史性的报告。党代会报告是政治报告,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求。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会议。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也是报告的概括凝练。作为引领开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既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工作要求,也要精准指导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开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前进有了指南,才不会迷失方向;工作有了遵循,才不会偏离航向。从起草工作开始,蒲彬彬同志就提出明确要求,“党代会报告要做到合上情、合区情、合民情,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中央、市委的要求,做到上接天线;又要符合开州的发展实际,符合开州百姓的期盼,做到下接地气。”
  为了让报告“上接天线”,在报告起草之前,起草组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学习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中央、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报告中体现,让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市委的工作要求在开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连天线”方能导航定向,“接地气”方能善为当前。
  “只有通‘地气’,才能有‘底气’,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善于思考,最勇于创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是我们要接的‘地气’和执政的‘底气’!”蒲彬彬同志多次强调。
  “接地气”,需要真实感触3963平方公里上的脉动,倾听170万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为了让报告接地气,蒲彬彬同志带队深入基层调研、走出开州学习倾听各方意见建议,立足开州实际、摸清实际情况:开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重大基础设施还有短板,产业发展层次、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生态环保压力依然较大,社会民生领域还有欠账,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过硬……审视开州,这样一种现状如坐针毡,开州到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境地。
  开州的发展慢不得、输不起。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和判断,在紧密结合开州实际,深入思考,反复研究之后,蒲彬彬同志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提出了建设“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节点、区域性城镇组群大城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一极两大三区”奋斗目标;确定了党代会的主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牢记殷殷嘱托,奋进赶考之路,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的现代化开州而奋斗。
  这是一个站高谋远的报告,始终贯穿“发展”主线,跳出局部谋全局、放眼未来谋现在,精心勾画了开州崛起的宏伟蓝图。报告主题真正做到了理论有出处、有高度,措施有支撑、能落实,既“顶天”又“立地”,使报告既有思想性、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上“连”下“接”,我们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思想进一步统一、共识进一步形成、力量进一步凝聚。
  上“连”下“接”,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定要从开州实际出发,把中央精神与开州实际结合起来,在加速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快速发展。
   群策群力
  一股凝聚共识的力量
  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民主决策从善如流。一个好的报告,必然是实践的升华、智慧的凝聚;一个好的报告,必然是民心之所向、民意之所归。
  党代会报告起草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全面反映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开门写报告”与“闭门写报告”有机结合,广泛吸收各方智慧,凝聚集体力量,是蒲彬彬同志提出的基本要求。
  “问政于民,方可知得失;问需于民,方能明方向;问计于民,方能定良策。”——蒲彬彬同志多次强调,报告的起草过程,要大力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谋划撰写,真正把报告起草成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集中反映全区人民意愿、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指导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报告起草的过程,既是一次学习调研、深入分析、科学谋划的过程,也是一次碰撞思维、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
  蒲彬彬同志带队深入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三农”工作、全域旅游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入调研、专题座谈,并率队赴万州、云阳等地考察学习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工作。
  初稿形成后,12月3日,书面征求了市管领导干部及区管党组织、十四届区委委员和候补委员意见建议;12月7日—8日,蒲彬彬同志分领域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和各级党代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代表、基层党员代表意见建议;深入基层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
  大家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教育发展和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坚持科技创新添动力’这里面写得比较全,我建议加一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唱响文化主旋律’这里面,提到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传播开州好声音’,这里面我说能不能加一个‘讲好开州好故事’?”
  “‘做精做特山地农业’提了‘开县春橙’‘开州木香’,建议把‘开州香肠’加到这里头,因为我们也有竞争力……”
  “‘绘就现代城市新画卷’这一段太长了,还要理顺逻辑,建议删减一部分。”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报告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民主党派人士到一线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无不怀着对开州的深厚感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建言献策。
  有的建议,站位高远、指导性强,主要从党代会报告的政治特征出发,体现报告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特点。
  有的建议,紧贴实际、突出民生,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有的建议,言简意赅、精准凝练,一个字的斟酌、一句话的修改,让报告表述更加规范、逻辑更加清晰、措施更加科学。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一条条意见建议,一句句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州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热情和拳拳之心。报告在一次次吸纳民意中逐步完善,在一遍遍修改完善中日臻成熟。
  报告荟萃各方智慧,饱含民众意愿。300余条带着热忱、带着期盼的意见建议,有的被直接采纳,有的经过消化后吸收,有的加以补充完善。起草组认真领会蒲彬彬同志指示要求,充分吸纳其他区领导和各方面意见建议,综合系统集成,持续修改完善,并按程序通过了合法合规性审查。一条条鲜活的意见、建议,如涓涓细流,为报告注入生机。
  精雕细琢
  一个饱含心血的结晶
  报告一日不定稿,思考一日不停歇。起草好报告既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起草组的同志们深深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起草这份报告,绝不仅仅是文稿的谋篇布局,文字的推敲打磨,而是要用心书写开州发展的新历史,绘就开州发展的新蓝图。
  报告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的过程。起草组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大到主题结构、观点内容,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是在充分汲取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得以确定、完善、提炼的。
  深夜,报告起草组同志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那是同志们夜以继日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报告。寒冷的夜晚,一床被子、一张沙发就是全套休息配置。数十册资料汇编读了又读、划了又划,折着书角、夹着便签,各类记号密密麻麻。起草小组成员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集中讨论、审读校改中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周末和节假日,一次次热烈的讨论,一遍遍精细的修改,一个个不眠的夜晚,掀起“头脑风暴”、碰撞“思想火花”,但他们苦中有乐、失中有得,干了一件终生引以自豪的大事。
  精益求精是起草组全体同志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追求,报告在反复修改中日臻成熟,重点更加突出,脉络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措施更加切实,语言更加精炼,逐步形成一个饱蘸区委与各方心血、兼具实践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报告。
  历尽铅华成此景,世间万事出艰辛。正是有了这种萦绕心头、不遗余力的思考研究,正是有了这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报告起草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圆满完成,报告的高度才得以一次次提升,思路和举措才得以一次次丰富和完善。
  12月15日,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起草组按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全会审议。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成绩总结客观实在、形势分析科学清醒、指导思想旗帜鲜明、目标要求高远务实、任务部署指向明确,是一份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整个报告的形成,既是区委领导班子站高望远抓谋划、身体力行细耕作的结果,也是各方意见促共识、关键之处见真章的结果,更是集思广益、集体智慧的结晶。
  擘画开州
  一张亮点纷呈的蓝图
  胆识擘画蓝图,实力托起梦想。当前开州已经与全国全市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站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州的新起点。报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围绕到2035年我区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的奋斗目标。
  党代会期间,各代表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讨论审议报告,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催人奋进,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开州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和各方面工作战略部署。
  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务实举措,生动地描绘了未来五年令人向往的宏伟蓝图:
  “到2035年,‘一极两大三区’格局全面形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景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后五年,是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的开篇五年,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基立柱的关键五年。”
  “到2026年力争实现‘双千’经济目标,人均GDP达到8万元。‘三区’建设协调并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3:40.5:46.5。”
  “生态美,美在颜值高、气质佳。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千年开州之美美得底色更厚重、亮色更耀眼。”
  一组组、一串串骄人的数字,生动地描绘了未来五年令人向往的宏伟蓝图。
  一行行、一句句朴实的文字,是对我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任务的客观规划。
  “站位高远,政治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手捧报告,与会代表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在各代表团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踊跃发言,说出对报告的深切感受。
  这是一个提振士气的报告,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新论述、一个个给人启迪的新理念、一条条汇集民生的新举措,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全区上下闻声而振奋,获聆而激昂!
  报告所列之累累硕果,无一不凝聚着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一个个令人充满憧憬的新目标、新举措、新部署,表明区委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沉着应对挑战,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开创未来。
  回眸过去,五年巨变,三江三里百舸争流生机勃勃。
  展望未来,壮志雄心,帅乡人民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坚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开州大地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开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